
中工网讯 11月3日,“中国工人大思政课·福建篇”福州课堂示范性研学活动走进闽江学院。在福建省福州市总工会直属工会的组织下,来自福建省招投标集团的50名职工们开启了一场融汇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的深度研学之旅。
研学之旅的第一站,是参观闽大校史与应用型办学成果展。

职工参观闽大校史与应用型办学成果展。郑帅 摄
“第四次全国劳动大会,今天在汉口庄严开幕了!”当激昂而沉重的宣言在会场响起时,“假如我在1927”的角色扮演模拟会议将职工们拉回风云激荡的革命年代。8名职工化身历史角色,在唇枪舌剑中感受革命先辈为工人阶级命运寻找出路的艰难抉择与不屈斗志。当“工农联盟万岁!”的口号齐声响起,历史的回响直击心灵。
历史场景的余温未散,新时代劳动者的奋斗之歌已然奏响。福州市劳动者艺术团职工诵读团演绎的情景宣讲《“三争”·有我》,将三位劳模工匠的追梦故事搬上舞台:大国工匠、福建省特种设备检验研究院科创团队负责人陈照春用金色焊花点亮“人机协同”的产业未来;全国劳动模范、福州顺丰速运快递接驳员王成用脚步丈量城市,用速度传递幸福;青年海归创客、“鲍之家”项目主理人林昕哲用科技力量攻克“南鲍北养”难题,让耐高温鲍鱼扎根福州。

情景宣讲《“三争”有我》。郑帅 摄
研学尾声,职工们跟随讲解员走进祥谦精神研究室。林祥谦烈士的坚定信念与牺牲精神,与1927年会议中工人阶级的英勇不屈遥相呼应,更与当代劳模“争优、争先、争效”的奋斗实践一脉相承。“这场思政课像一把钥匙,打开了历史与现实的通道。”一位参与职工感慨道,“从革命年代的铁血抗争,到新时代的匠心筑梦,变的是战场,不变的是工人阶级的脊梁与担当。”
福州市总工会精心设计的这堂“大思政课”,以沉浸式体验打破时空壁垒,让红色基因与劳模精神在职工心中同频共振。当“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的号召与革命先辈的誓言、新时代劳模的足音交织,福州产业工人的奋斗之路,正被注入穿越时空的磅礴力量。(林滢)
铁牛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